10月19日,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全球发展与中国机遇”举办,业内专家围绕养老金融热点话题贡献智慧和方案。
“养老金融具备长期积累、跨期支付、保值增值等重要特色和核心功能,发展养老金融应把握好这一功能定位。”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蔡希良认为,在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及产品服务的开发上,应注重体现政策的一致性和目标一致性,切实为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提供稳定可期的现金流和健康医疗等必要的风险保障。
蔡希良建议,研究取消集体企业年金职工参保率必须达到70%等限定条件,给中小微企业自由选择权,增强第二支柱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企业来参与;再比如对于广大非个税纳税人群,取消参与个人养老金领取时缴纳3%个税的要求,减轻中低收入人群、灵活就业人群负担,增强第三支柱吸引力。此外,优化家庭资产结构,拓宽养老资金储备来源,持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探索“养老金融+养老服务”“养老金融+健康管理”等模式,通过金融与产业的深度协同,来破解养老产业低盈利带来的发展难题。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党组成员武建力在发言中表示,未来应多措并举壮大各支柱养老金储备规模,提高养老金长期投资收益水平。他认为,要推动养老金融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监管机构和市场投资同向发力,从本金、收益、期限这三个要素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夯实养老财富储备。他还建议加快推动各类养老金管理机构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以三到五年的维度来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激励,让长期资金理念真正落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二级巡视员李德宏提出,当前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还不平衡,需围绕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总目标,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动三个支柱协调发展,发挥社会保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论坛承办方之一国民养老保险作为专业性养老金融机构,开业即成为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金试点机构,成立以来实现连续盈利。“养老第三支柱发展的关键在于市场参与主体能否提供真正符合老百姓需求的金融产品。”国民养老保险董事长叶海生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依靠第一支柱很难独立支撑人民群众追求美好养老生活的需求,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均衡发展迫在眉睫,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前景巨大。
他说,民众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其中最主要的诉求包括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商业养老金通过“账户+产品”的创新型结构,在帮助人民群众实现养老资金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平衡解决方案。国民养老将商业养老金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在产品研发、体系建设和系统开发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在利率持续下行、资本市场震荡环境中,产品收益率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未来养老金融发展将呈现出三个融合趋势。具体来看,一是“居家+社区”养老融合趋势,社区为居家养老提供现场服务或上门服务;二是“社区+机构”养老融合趋势,全国险企提供了四五十家大型养老社区;三是“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融合趋势。他认为,保险业参与构建“医康养”生态圈是对多层次社保体系的重要补充,金融机构在提升养老资金储备的同时,也应积极参与养老相关产业建设,这是金融工作人民性的重要体现。
据了解,此次论坛由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承办,是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设置的专场。
记者:潘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