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善求真的引导。”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会面临各种问题,而父母教育的重点在于启发和引导。
对于孩子的一些事情,该管的要管,不该管的,要有分寸。
四不惯
①孩子没规矩,不能惯
曾听到一句话:“规矩之内,自由翱翔;规矩之外,混沌无章。”
孩子守规矩,才能自由生长。不然只会在践踏规则的路上,承受该有的后果。
前一段时间,河北保定的一名父亲带儿子骑行,因为无视“不紧跟、不并行”的骑行规则,最终酿成大祸。出事之后,孩子再也回不来了,停留在他眼前永远是那具冰冷的尸体。
②孩子自私自利,不能惯
自私自利者,犹如独行之狼,虽强悍却失群行之暖。
自私自利的人,眼中从来只有自己,从而只能在冰冷的氛围中形单影只。
乐乐,就经历了一个被室友“孤立”的故事。
乐乐上高中住校后,发现最近室友都在远离她,于是给老师告状说:“宿舍的室友都在孤立她。”
而老师经过一番调查后,才发现“乐乐从来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从不为他人着想”是导致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在互相体谅和为他人考虑的基础上。
如果不懂得为对方考虑、一心换一心,就会被他人边缘化。
父母疼爱孩子是人之本性,但是处处以孩子为中心,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私自利,成为他人眼中的“白眼狼”“自私鬼”。
父母总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等长大成人就懂得了。
殊不知,小孩小时候不教,长大了就来不及了。
父母要在孩子小时,给与孩子爱,和教会孩子给予爱。
这样,孩子才能懂得感恩,才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一切,才会进一步地摆脱“自私自利”“白眼狼”和“自私鬼”的头衔。
③孩子撒泼耍赖,不能惯
作家康德说:“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尽量满足;
如果有充分地理由给予拒绝,那就不允许他抵赖。而且一旦拒绝,就要坚持执行。”
孩子的需求很简单,要么给与满足,要么直接拒绝。
而在生活中,我们却常常看到孩子躺在地上,痛哭、嚎叫的画面,而父母却在一旁盘算到底是要满足他还是拒绝他。
但其实,父母从一开始就错了。
孩子的无理取闹、胡搅蛮缠,都是因为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突破自己的底线,向孩子妥协。
而且父母屡次三番的向孩子让步,会让孩子觉得:“我想要的东西,终会通过哭或者无理取闹得到。”
父母不仅会把孩子惯得越来越野蛮,还会让别人觉得孩子“没教养”。
父母要学会对孩子无理的需求说“不”,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原则和底线,孩子才能懂得:“无理取闹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此,孩子在做任何事情时,才不会任由性子胡闹、撒泼,而是懂得以理服人。
④孩子拖拉磨蹭,不能惯
曾看到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拖延的时光如流沙般流逝,一次次错过机会,终将一无所有。”
时光如白驹过隙,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拖延,只会周而复始的错过机会,一事无成。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
“每天早上起来和时间赛跑,早餐都做好了,才发现孩子还在洗漱。”
“快点吃,要不然来不及了,上学就要迟到了,妈妈吃完等你很久了。”
“孩子去房间写作业,1个小时都已经过去了,而作业还是只字未写。”
孩子的磨蹭拖拉,可能真正的原因不在于孩子,而在于身边人的包揽。
每当看到孩子做事情磨蹭,害怕浪费时间,父母三下五除二帮助孩子干了。
殊不知,父母的包办,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磨蹭,而孩子只会更加心安理得的等着被安排。
父母唯有学会“躺平”,还给孩子做事情的权利,孩子才能积极主动,承担起自己该有的责任。
三不管
①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能管
俗话说:“有多大的能耐,就做多大的事。”
不管父母多着急,只要事情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内,父母都不要管。
而且父母就算管,只能管一时,又不能管一世。
正如这句话:“当父母为孩子做得太多,孩子就不会为自己做太多。”
父母一旦管的太多,就会让孩子逐渐丧失独自解决问题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而且父母也无法保护孩子一辈子,那就趁着自己还能庇佑孩子的时候,让孩去做得心应手的事情。
这样,父母选择放手,孩子的未来才能走的更稳。
②孩子自己选择的事,不能管
杨澜说:“在你的人生中,决定你是什么的,不是你拥有的才能,而是你的选择。”
孩子选择的事情,父母不应过多干涉,要适当的给予孩子自由去做他们感兴趣的事。
孩子终究不能在父母的臂膀下生活一辈子,自己的路注定要自己走,谁都无法替代。
聪明的父母,懂得放手让孩子自主决策,同时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孩子理解选择背后的责任和意义。
而糊涂的父母,总是替孩子做选择,导致孩子无法独立思考,失去选择的权利,最终沦为他人的傀儡。
孩子通过不断的选择和决策,逐渐成熟和蜕变,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才能抵御外界的干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③孩子该受的挫折,不能管
曾看到一句话:“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父母总是心疼孩子受苦,想替孩子遮风挡雨。但他们无意中遮挡的,可能是孩子独立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经历。
适当性的挡还可以,挡的多了只会让孩子面临挫折时,害怕、恐惧,从而被挫折所打倒。
想要孩子不被挫折打败,就要正视挫折。
孩子惟有在挫折中,一次次的汲取营养,越挫越勇,才能让内心更加坚韧。
这样,哪怕暴风雨来临,孩子也应对自如,勇往直前。